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

世界杯小众巨星系列(一):巴西天才迪迪,落叶球鼻祖

写在开篇:世界杯的历史长河中,我们惊叹于贝利的少年得志,博比-查尔顿的涅槃重生,贝肯鲍尔的王者登基,又或是克鲁伊夫的一生之憾,马拉多纳的跌宕起伏,齐达内的波澜壮阔,直到克洛泽的从一而终。

他们的故事,我们早已如数家珍,但世界杯是属于全世界足球的盛宴,它不仅仅属于有限的个体。有些球星因为年代久远,我们不曾熟悉;还有些人,并非身处足球的中心世界,而渐渐被人遗忘。可是他们,也曾在世界杯上惊艳四方,从今天起,这个系列,就来讲一讲,小众巨星的世界杯故事。

这一期的主人公,是巴西早期的中场大师,被称为“落叶球(folha seca)鼻祖”的迪迪(Waldyr Pereira)。由于他活跃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在介绍他的故事时,笔者会穿插很多的时代背景,以方便各位读者,更好地了解他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。

一. 马拉卡纳打击

如果说二战之前的世界杯属于懵懂时代,那么战后一切秩序在重新恢复,足球也焕发出新的活力。1950年世界杯,正是在巴西举行,那是他们还不算足球王国,不曾站上过荣誉的最顶峰,本土世界杯,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。

马拉卡纳打击

但是之后发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,巴西人的实力实际上很强劲,他们拥有天才射手阿德米尔,球队一路过关斩将,只需要在最后一场比赛中,战平乌拉圭,即可在马拉卡纳体育场首次问鼎世界杯。但是乌拉圭人吉贾的致命一击,让全场十余万名观众鸦雀无声,巴西足球,遭遇了一次毁灭性的重创,史称“马拉卡纳打击“。

错失了这次本土加冕的机会,巴西人想要卷土重来,还需要时间的历练,迷茫的未来总是让人无助的,他们能做的,只剩下等待。

二. 迪迪横空出世

迪迪也是穷孩子出身,与我们日后熟悉的一些巴西巨星没有什么区别。他早年为了糊口,曾经卖过花生,在成名之后,他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那些轻描淡写地描述贫穷的人,没有感受过真正的贫穷。还好,迪迪拥有着出众的足球天赋。

一代大师迪迪

不过他的足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14岁时因为严重的伤病,他一度面临截肢,长期在轮椅上度日,但是他不懈地与命运作斗争,最终成功站了起来,重新回到了足球场。根据史料记载,正是在巴西溃败的1950年,就在马拉卡纳球场,22岁的迪迪,第一次亮出了他的“落叶球”绝技。

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弧线任意球,在早年是不常见的,而像迪迪这样踢出带有下坠的“落叶球”,更是非常罕见。从视频资料上来看,他的助跑距离并不固定,用右脚的外脚背触球,将皮球从中下部击出。球体会有一个上升过程,随后迅速下坠。巅峰期C罗的“电梯球”,也是伴有极速的下坠,而他的助跑距离一般较长,大约五步左右,更多地依靠膝盖的支撑,摆腿幅度不是很大。而迪迪那个时代,运动科学尚不发达,球员的身体机能稍差一些,他在发力的时候,摆动幅度也是不很大,但是对于球路的掌控,从观感上来说,比起今天的C罗还是有差距的。不过在当时,已经是惊为天人的表演了。

迪迪主罚任意球

当然,仅仅是一招鲜,迪迪不可能成为一代巨星。实际上,他是一名出众的中场大师,掌控着球队的攻防运转。迪迪踢球的方式并不十分激进,总是从容不迫地持球推进,在小空间中能够拿住球,面对紧逼,拥有极好的掌控及平衡能力,脚下技术细腻,尤其善于在多人的密集包夹下保持重心、成功摆脱,并能合理地完成球的转移。

除了梳理球队的进攻,迪迪的终结能力也是不俗的,他的远射势大力沉,往往能在关键时刻破局。防守方面,虽然他跑动和拼抢不是他的强项,但是作为中场的屏障,他的适时拦截,也能减轻球队后防的负担。

在1952年完成国家队首秀之后,迪迪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主力地位,1954年世界杯,他作为中场核心,随队出征瑞士,开启了马拉卡纳打击之后的雪耻之旅。但是这个时候的巴西队,并不显得那么耀眼。

1950年之后,一批本土世界杯的主力淡出,到了1954年的时候,诸如迪迪、尼尔顿-桑托斯、贾尔马-桑托斯等人,成为了球队倚仗的人物。不过此时的足球世界,目光都聚焦在匈牙利身上,他们在1953年6-3大破英格兰,普斯卡什、柯奇士、希代古提、齐博尔、博日克为首的一批知名球星,震惊了世界。更重要的是,主帅塞贝什打造的类424体系,对数十年占据主流地位的WM阵型,产生了巨大的冲击。

这支匈牙利所做的变革,一方面是受到早期奥地利及咖啡馆足球理念的影响,另一方面是主帅塞贝什仔细考量了球队的人员特点。以WM阵型为基础,锋线上的希代古提持球和推进能力不错,塞贝什让他选择后撤,而两个内锋普斯卡什和柯奇士,冲击球门的能力极强,主帅就把他们往前顶。普斯卡什射术精湛,是一名全能的殿堂级巨星,柯奇士人称“金头”,头球得分的能力少有人能出其右。

匈牙利黄金一代

中场博日克更多负责进攻调度,另一名中场佐考利亚什就更多承担了防守任务。他会适时地选择后撤,与防线组成一个整体,这样就形成了424阵型的雏形。在1954年世界杯前夕,他们是夺冠呼声最高的黄金之队,巴西人,圆梦世界杯的难度很大。

他们小组赛的征途还算顺利,以一胜一平的战绩获得小组第一(当年世界杯小组赛就打两场),迪迪两场比赛都有进球,尤其是逼平南斯拉夫的关键比赛,他帮助球队扳平了比分。可怕的是,小组出线之后,巴西人在8强战,遇到了不可一世的匈牙利队。

这场球在伯尔尼的万科多夫球场进行,就是后来所谓“伯尔尼奇迹”的比赛场地。对于巴西人来说,利好消息就是普斯卡什不能上,但是匈牙利人的球星能力还是让人有所畏惧。一般来说,论个人球技,巴西队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,都扮演着王者的角色,但是面对此时的匈牙利,他们甚至处于下风。

伯尔尼大混战

果不其然,开场不到10分钟,希代古提和柯奇士就各入一球,巴西人陷入极端被动。迪迪倒是发挥出了自身水准,是能够与匈牙利天才较量的人物之一,但是随着比赛的进行,双方的情绪波动很大,场面一度失控,这已经不是足球比赛了。

尼尔顿-桑托斯因为与博日克发生冲突,双双被罚下,之后巴西队的温贝托又被罚下,最终9人应战的巴西队以2-4输球,迪迪是少数发挥亮眼的巴西球员之一,无奈敌不过柯奇士的梅开二度,这场球双方的实力确实有差距,巴西队被淘汰也在情理之中。

三. 闪耀1958

时间来到来到了1958年世界杯的周期,曾经的霸主匈牙利,因为国内局势动荡已经分崩离析;卫冕冠军联邦德国,多数54老臣已经退出;一度崭露头角的英格兰队,却因为慕尼黑空难,损失了汤米-泰勒、邓肯-爱德华兹和罗杰-拜恩这一条中轴线,而此时的巴西人,正摩拳擦掌,准备卷土重来,他们的时代,似乎要来临了。

说回迪迪,此时的他已经是巴西队的绝对核心,放大一点来说,是这支球队的头号球星。不过球队在预选赛当中陷入苦战,与秘鲁队杀得难解难分,最终还是靠着迪迪的招牌“落叶球”,才涉险晋级入了世界杯的正赛。可以说,是他把球队一手带进了世界杯,可惜这粒经典的进球,没有找到被证实的影像资料。

不过巴西人也不必太担心,除了拥有迪迪,在1958年,一名17岁的天才少年进入了公众视野,他就是贝利,这位不世出的奇才,将是巴西人不断前进的助推器。另外足球史上的一位怪才加林查,虽然性格非常奇怪,一度被排除在球队名单之外,但最终还是因为出众的球技,获得了征召。

关于迪迪还有一个小插曲,世界杯前夕,居然传出迪迪可能会落选世界杯名单的消息,根据足球名记格兰维尔的记载,有人认为此时迪迪30岁,年龄太大不足以为巴西队出场;另外他被批在训练中不卖力,甚至还有说他因为与一名白人女子(迪迪是黑人)结婚受到排挤。好在一切最终峰回路转,迪迪顺利入选了世界杯的大名单。

1958年巴西队主力阵容

这届比赛,巴西人使用了先进的424阵型,在几年前匈牙利人的革新之后,巴西队算是拿出了相对正统的424阵型。大部分比赛中,迪迪和桑托斯球星济托搭档中场,当时迪迪处于颠峰期,他主要负责进攻端,济托虽然也有一定的组织和推进能力,但是只能给迪迪打副手,负责中场拦截、反抢和过渡传球等工作。

迪迪

锋线方面,左路的扎加洛和中锋位置的瓦瓦是铁打主力,贝利因为赛前受伤,加林查则因为踢球喜欢炫耀技术,以及性格缺陷,两人一开始都没有进入球队首发。后防线上贝利尼和奥兰多搭档中卫,左边是尼尔顿-桑托斯,右边则是迪-索尔迪(决赛首发的是贾尔马-桑托斯),组成了巴西队的主体框架。

巴西队分组其实不算太好,同组有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的苏联队,他们是1956年奥运会的男足金牌得主,还有实力受损,但仍然不能小觑的英格兰,另一个对手则是奥地利。最后巴西人两胜一平,获得了小组第一,总体进展还算顺利。

虽然当时球队没那么重视中场的组织承接,但是迪迪在巴西队中,还是扮演了最为关键的角色。他强大的持球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,往往在中圈一带得球后,能够有条不紊地摆脱多名防守队员,更善于和队友做二过一配合,在狭小的缝隙中让形势豁然开朗。

迪迪精妙摆脱后出球

当然迪迪的分球能力也相当突出,大多数时候能做出正确的选择。到了禁区前沿,他的球权比例也很高,扮演者大脑的角色,虽然贝利和加林查在小组末轮已经开始登场,不过没有影响迪迪的地位,只是巴西队前场的进攻更加犀利。贝利在中路的牵扯和移动,以及右路加林查的疯狂冲击,让整支球队的进攻开始腾飞。

8强战,巴西队遭遇了威尔士人的强力阻击,他们在曼联功勋教头吉米-墨菲的指挥下,防守非常坚韧,小组赛就0-0逼平了强大的瑞典,此番前一个小时桑巴军团一筹莫展。最后靠着贝利的世界杯处子球,迪迪和他的球队才挺进了半决赛。

巴西与法国,这是当届世界杯公认实力最强的两队,相遇在了四强的门口。当时法国拥有传奇球星雷蒙德-科帕,他是法国队的中场核心,也是欧洲足坛的顶尖人物,加上方丹在前几场比赛中的突然爆发,两队的比赛,有点火星撞地球的意味。

大多数后来的记录者,都把本场比赛的重心放在了贝利身上,其实上来说,迪迪也是本场球的关键人物。巴西队这场比赛拼得很凶,尤其是拼抢和压迫尤为明显,法国队显得不太适应,但是上半场两队1-1一直僵持着。

迪迪超级世界波

到了上半场后段,法国队后防主力荣凯受伤了,那会儿比赛不允许换人,巴西队相当于多打一人,正是迪迪在此时挺身而出。上半场结束前,他一脚35米左右的超级世界波,轰开了法国队的城门,巴西队带着优势结束了半场。

这给下半场比赛定了调,领先还多打一人,本身巴西队提前集训,后勤方面还带了理疗师、厨师等人员,身体机能是有保障的。这种情况下,下半场才由贝利吹响了反攻的号角,同时也别忘了,贝利的进球,有一个还来自迪迪的直接助攻,最终巴西队以5-2大胜对手,挺进决赛。

在历史镁光灯下,我们应当去注意更多的人,迪迪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场面先生。

决赛是巴西对瑞典,东道主这边,有了利德霍尔姆和格伦的回归,加上哈姆林等人的强势崛起,火力方面是有保障的。不过他们要想撼动巅峰巴西,还是很有困难的。

迪迪间接帮助扎加洛破门

决赛成为了贝利、瓦瓦和加林查的三人秀场,迪迪的直接贡献,就是远射被对手挡出后,扎加洛及时跟进完成了巴西队的第四粒进球。但是不能忽略他在球队整体大局中所扮演的作用。最后巴西队5-2战胜了瑞典,夺得了历史上的第一座世界杯冠军。

在当届世界杯最佳球员的评选中,打进13球的方丹,惊艳世界、淘汰赛打进6球的贝利,过人如麻、不可阻挡的加林查都落败了,战胜他们的正是迪迪。当时欧洲金球奖还不允许非欧洲球员参加评选,不然在当时,迪迪很有可能战胜半决赛的手下败将科帕,荣膺这一奖项。

四. 光辉1962

1958年世界杯之后,迪迪因为大放异彩,接到了皇马的邀请(跟现在的一些剧情比较类似),远赴马德里开始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新篇章。但问题很快出现,当时皇马的大佬迪斯蒂法诺对迪迪不满,而且有传闻说西班牙球迷不喜欢迪迪的踢球风格。之前提到迪迪是踢球那种从容不迫的大师风范,而西班牙球迷希望迪迪更加凶狠、更加卖力一些。

更有离谱的记载叙述道,迪迪在一场比赛之后,甚至用草皮上的泥土抹在球袜上,以证明自己确实在比赛中很拼。但这样互相不对付,毕竟不是长久之计,一共踢了不到20场球,他就返回巴西国内,加盟博塔弗戈,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。

1962年巴西队阵型

1962年世界杯,迪迪已经34岁了,不过仍在巴西队中获得了一个绝对主力位置。这一届巴西人员变动不大,主要就是两个中后卫,毛罗-拉莫斯和佐齐莫取代了贝利尼和奥兰多,其他位置基本不变。区别就是,左路的扎加洛的位置后撤了一些,有时会往中路收拢,整体结构类似一个倾斜的433。

迪迪因为年事已高,在球队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。他的跑动范围减小,不再扮演球队进攻中的关键角色,多数时候只在中场进行结构型传导,同时兼顾一下拦截对手快攻。而他的搭档济托,则更多地推进到前场,参与进攻。

不过巴西人的火力不用担心,21岁的贝利已臻化境,处于历史的巅峰期,即便在他小组赛受伤之后,顶替他的阿马里尔多,也是一位兼具速度、技术和冲击的全能型天才,他和瓦瓦经常会后撤参与组织,而扎加洛将空间利用得很好,经常会大幅度地持球推进,加林查就不用说了,除了英格兰队的威尔逊以外,其他后卫一对一几乎没有防住他的可能。

小组赛巴西队和1958年一样,两胜一平出线,不过外界诟病巴西队不如上一届犀利,偏于保守,有人说他们实力下降了,也有人说他们留力了。之后加林查大爆发,连续两场比赛梅开二度,英格兰和智利都拜倒在桑巴军团的脚下。

1962年巴西队

决赛对阵捷克斯洛伐克,巴西人还是占据了上风,最终3-1取胜也在意料之中,连续两届获得了世界杯的冠军。对于迪迪来说,这届世界杯他已经不是主角,但是作为一个34岁的老将,以世界杯冠军作为自己国家队的告别,也是一种圆满。

五. 尾声

世界杯之后,迪迪退出了国家队,并在1966年退役。后来他当起了教练,曾在1970年率领秘鲁队打进世界杯8强,并与史上最强巴西队杀得天昏地暗,两队球风相近,都有天才球星压阵,踢出了水银泻地般的进攻足球。最终个人能力更强的巴西队,以4-2取胜,但是迪迪治下的这支秘鲁,值得人们称赞。

当时初出茅庐,年仅21岁的秘鲁历史头号球星库比利亚斯曾说到,是迪迪教会了他如何踢任意球,在迪迪面前,自己不值一提。

在世纪之交,IFFSH(国际足联历史与统计联合会)的排行榜上,迪迪排在足坛历史最伟大球员第19位,换句话说,他是官方评定的历史前20大巨星之一。

下期预告:大英之光:杰夫-赫斯特

Copyright © 2088 我的世界杯_瑞奇马丁世界杯主题曲 - msdc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